熱門文章
popular articles0769-81329986
2019-10-10 編輯:雷寧普 閱讀量:10573
廣東雷寧普檢測是已獲得CNAS和CMA資質的第三方防雷檢測機構,實驗室配備防雷檢測設備,可提供雷電防護產品防雷檢測服務。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級浪涌保護器波形測試IEC與IEEE標準的區別。
對于一級浪涌保護器波形測試,IEC與IEEE一直存在爭議,爭議結果以美國標準IEEE為主不承認I級波形,繼續使用8/20波形。而我們國家以IEC為主,以10/350 作為I級測試波形。
一、10/350 作為I級測試波形的由來
在1995年以前,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采用8/20 波形測試浪涌保護器,“國際電氣規范”(IEC)也采用相同的做法。但此后,在IEC 61643標準文件中,卻對安裝在建筑物進線處的浪涌保護器引入了新的“配電系統I級防護”測試方案。為了適應IEC61643對沖擊脈沖電流(Iimp)的要求,測試機構不得不將測試波形改為10/350。而這一變化的所謂“理論基礎”是:10/350的波形更接近于直接雷擊的波形參數,因此,在對此類進行浪涌保護器(IEC稱SPD)的有效性測試時采用10/350波形比8/20波形更合適。
然而,在經過大量可靠的實踐跟蹤調查之后,IEEE認為對測試方案做出類似的改動根本不具備充分的理由,因此仍然堅持采用8/20波形。但在現實中,IEC引入的“配電系統I級防護”測試新方案卻在浪涌保護器市場上造成了混亂:在某些歐洲生產商的鼓動下,“配電系統I級浪涌保護器” 在設計、生產上按照10/350測試脈沖為參考,采用真空管作為防護元件,并宣稱該種保護器成為所謂“主流”。他們依據很簡單:“直接雷擊的波形只能用10/350波形的脈沖進行模仿,8/20波形的測試規范就不足以起到防護直接雷擊的作用?!?/span>
二、對10/350波形的采用的爭議
我們討論這樣的結論是否正確之前,先看看這樣一些事實:
1.按8/20設計的浪涌保護器的具有可靠性
多年來,在所有采用ANSI/IEEE標準測試的低壓浪涌保護器的市場上,至今沒有,也沒有必要設計出浪涌能力在2500kA的保護器。其原因在于:
(1)多年現實的應用告訴我們:即使是在雷電現象最惡劣的地方,浪涌能力在8/20波形400kA的保護器所具有的防護水平,對付極端惡劣的直接雷擊事件都已經綽綽有余。
(2)在世界范圍內,采用8/20測試波形的保護器在保護敏感電子設備免遭直接雷擊的打擊時所表現出的性能一直非常穩定可靠。
2.IEC內部對10/350波形也存在爭議
1995年,10/350測試波形首先出現在IEC 61312-1 標準文件中。但在此前后,IEC內部對是否采用10/350波形存在著不同的看法,這種反對意見隨著人們對直擊雷認識的提高,反對的聲音也越來越高。
在1995年召開的TC 81委員會會議上,通過多方游說,18個選舉國家中的14個對10/350測試波形議案投了贊成票,并通過議案。2000年,在對“IEC 61312-3:2000”修改案進行投票時,19個選舉國家中投贊成票的國家減少為13個。從此我們可以看出,到2000年,在IEC內部有近1/3的國家對10/350測試波形持反對態度。
三、IEEE采用的直擊雷測試波形
在對雷電浪涌環境,測試波形及測試程序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之后,IEEE最終確定應用于浪涌保護器測試的波形,并在IEEE C62.41.2-2002標準文件中推薦采用:
(1)配電系統C,B類:1.2/50 ~ 8/20 混合波,前者用于電壓測試,后者用于電流沖擊測試。
(2)配電系統A類:100kHz 環波(模擬低幅瞬態電壓和電磁射頻干擾)
IEEE 有關雷電浪涌防護的標準文件包括C62.45-2002,C62.41.1-2002及C62.41.2-2002,技術材料總共292頁。按照IEEE標準設計生產的浪涌保護器廣泛應用在世界上電子設備最敏感,數量最密集的地方,實際應用效果在世界范圍長期得到肯定。
以上就是關于一級浪涌保護器波形測試IEC與IEEE標準區別的介紹,如果您有防雷模塊、天饋信號SPD、光伏直流電源防雷器、雷電防護連接件、壓敏電阻、氣體放電管等雷電防護產品需要做防雷檢測,歡迎聯系廣東雷寧普檢測工程師!
相關文章